银河街十日谈

来源:网络

状态:连载中

作者:舒妍

主角:齐知慧江雁宁

微信阅读


精彩内容阅读

“小雁宁,说来你是不晓得了。这银河街,要追根究底起来,确实是他们齐家的。”

江雁宁又惊又惑:“为什么?明明我奶奶都说住了半辈子了,怎么就是齐家的了!他们用什么手段把大家的房子骗去了?”

“不是骗——说来话长了。”李奶奶的思绪飘回从前,“‘银河街’啊,早先叫‘饮河巷’,因为巷子临水而建嘛。同治年间,街坊日子都过得艰难。大家住着年代久远的木头房子,屋顶上用芦扉茅草盖住,但一落雨,屋里照样噼里啪啦地湿透。”

江雁宁静静听她讲。

“有一天,巷子口忽然多了个小孩子,四五岁上下,操着一口南京话,衣服破破烂烂,人又瘦得皮包骨头,也不知道流浪了多久。他白天不见人影,天一黑就裹着条不知从哪捡的破被子缩在巷子口,又冷又饿,不出三天就半死不活了。街坊里有人看不下去,送了个包子给他……这孩子从此就在饮河巷落了脚了,东家吃口汤西家喝碗粥,从巷口吃到巷尾。那年代,谁家富裕啊,没有!但每家都从牙缝间挤出一点儿,硬是把这个不知来路的孩子养活了。”

江雁宁歪着头:“这孩子到底是谁?叫什么名字?”

“人人叫他‘阿德’,但他大名叫什么,却是谁也不晓得。阿德人很活络,懂礼貌知分寸,才一点点高就会帮着捡柴禾、挑青草,很是招人欢喜。巷里的几个阿伯见他没地方住,就替他搭了间小茅屋,他一个人收拾得干干净净,除了打零工外,他还隔三差五去王秀才家借书看。过了十来年吧,有一天他忽然上街买了锅猪肉,在茅屋里煮了,照人头数给每家送几块。第二天,茅屋门就关了,从此再也没开过。”

江雁宁忍不住问:“他这就走了?真的再也没回来过。”

李奶奶摇了摇头:“倒也不是再没回来过。几十年后,差不多……光绪31年吧,来了个上海滩的大老板。坐着锃亮的汽车,呼啦呼啦地开到饮河巷。这个人是上海纺织业大亨——齐立德。就是阿德。也就是昨天那小少爷的爷爷。”

江雁宁目瞪口呆:“这么传奇呀——那这和房子有什么关系?”

“阿德说要给巷子里的父老乡亲盖新房,他买下了饮河巷南边的空地,照着原来的排布,又造了一条新的巷子,不过路比从前宽得多了,所以改叫‘街’,阿德给新街取了的新名,说叫‘银河街’,毕竟跟“饮河”听起来差不多嘛。银河街盖了一年多,光绪33年春天正式盖好的辰光,阿德又来了一次,当时那个吹锣打鼓啊,阿德当场就宣布把新街免费借给饮河巷居民。”

“借?”

“对。他亲口应承只要这条街在,饮河巷居民想住多久住多久。”

“这不结了。”江雁宁说,“既然承诺过我们想住多久住多久,现在凭什么要收回去!”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库> 银河街十日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