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 书库> 我们青春时

我们青春时

来源:掌阅

状态:连载中

作者:徐昕

主角:瞿南,吕红,黄祥

微信阅读


精彩内容阅读

也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春天里,瞿南从一枚团徽上第一次感受到另外一种让他忘不了的东西。瞿南入团和班主任有着直接的关系。班主任马老师是位瘦瘦的高个子,他和学生说话时经常习惯性地把腰弓下去。有一天,马老师对瞿南说,校团委要组织基干民兵排,高二三班就你去参加训练。瞿南一听兴奋地不知怎样感谢老师。虽然他家庭出身好,但平时却不是很积极,眼见着其他几个“根正苗红”的同学都进步了,他内心开始不安起来。入不了团,插队去不了好地方,当兵更是轮不上份。再说了,他也算是干部子弟,还得考虑个面子问题,而参加民兵排训练可是个难得的进步机会,不仅可以过扛枪的瘾,还能够为入团打些基础。

入了团的消息是“五四”青年节前,团支部书记黄祥告诉他的。黄祥说,校团委已经研究过了,很快就要公布这批团员的名单。黄祥父亲是一位驾驶员。那个时候,社会上最吃香的职业有三种“握方向盘的、把称砣的和挂听诊器的”。大概因为干这三种职业的人经常有人求,黄祥便成为班上除了县民政局张局长的儿子张从军外,唯一能够穿得出整套军装的人了。

这穿军装可是有讲究的,尤其是军帽,绝对假不得。许多同学对此研究得精道。李跃进曾经花三角钱托印章叶家的儿子叶中生在自己仿制的军帽上盖了部队的戳,还是被同学揭穿了,于是这顶帽子便被几个同学从中间撕开,用竹签插在教室的房梁示众。这件事羞得李跃进几天都不敢抬头,连到学生食堂吃饭都不愿去。

“五四”节那天上午,全校开大会,会场就设在学校图书馆前的院子里。图书馆原是大成殿的一部分。这大成殿在渭北平原建筑得最宏伟。据说,光殿檐下就有八根一抱粗的柱子。可惜,“太平天国”闹得最厉害的那年,被人一把火给毁掉了,只剩下配殿明伦堂。民国初年兴办学堂,便改建成图书馆了。

大殿台阶下不远处长着两棵大槐树,左边的一棵大的要六个人手拉手才能拢过来,右边的一棵要小得多。据说,这树是北宋年间县太爷祭祀孔子时栽下的。同学们从教室里搬出长条板凳,坐在大槐下,仰着脖子朝台子上看。开会除了有学生发言,还有几位老师发言。学生发言时,大家都不感兴趣,听没听进去,谁也不知道,大家盼的是总务处张贤老师发言。

张老师是留苏学生。据说,他是渭北地区六十年代唯一被选派到苏联留学的人。从苏联回来后,中苏关系开始变冷,他上班也没啥事做。夜深人静时,他耐不住寂寞,就用俄文偷偷给苏联的一位女同学写了两封信。信上倒是没说什么,只说想那位姑娘,只说他闲得发慌、饿得发慌。结果,这封信被邮局截了交到单位。单位有人要整他,派人查了他家“三代”,一查却发现他原来是贫贫的贫农,而且,他的一位伯父还是烈士。虽说没把他整倒,可他依旧是没事做。后来,有人抓了他的“小辫子”。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库> 我们青春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