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第一圣:多面曾国藩

来源:网络

状态:已完结

作者:廖正华

主角:

微信阅读


精彩内容阅读

另一方面,政府部门为了营利,设置层层审批机构。大商人为了运盐,必须层层打通关节,往往用于贿赂的银子比盐本身的成本还要高。政府的这种行为不仅伤害了大盐商的利益,而且间接地抬高了盐价,致使官盐卖不出去,大量积压。

道光年间,两江总督陶澍在淮南实施盐政改革,用票盐制取代纲盐制。票盐制的实质就是减少政府干预,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调节食盐运销中的作用。

在票盐制下,中小盐商都可以单独参与食盐贩运,灵活机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另外,大量的审批环节被取消,盐商的利益得到保障,盐价也迅速降了下来,销售情况明显好转。

陶澍的票盐制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因为触犯到某些人的利益,票盐制没有实施多久就被取消了。

曾国藩就任两江总督后,在淮南重新进行票盐制改革。然而,曾国藩所谓的票盐制,其实质却是纲盐制。

曾国藩规定,盐商必须至少承运一张“大票”或“小票”,才能参与食盐贩运。承运一张“大票”,需本钱五、六千两;承运一张“小票”,需本钱一、二千两。这显然不是中小盐商所能承受的,所以中小盐商被挡在了食盐贩运的大门之外。

同时,曾国藩加强对淮盐贩运的管理。食盐到引岸后,经过审批后才能按顺序销售,销往哪里,销多少,定价多少,全由政府部门决定。

后来,李鸿章又提出“捐输票本”的政策,规定只有之前向政府交纳过捐输的大商人才能运盐。至此,淮南盐政名义上是票盐制,其实已经完全倒退为纲盐制。

曾国藩、李鸿章的票盐制改革,对于稳定食盐运销、增加稳定的财政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它的本质是纲盐制,是行政权力对于市场的一种强行干预,这样也就很难杜绝官员利用行政权力牟取暴利,最终搅乱食盐市场。

这一问题对于我们今天也是有着启示意义的。在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中,政府部门应该减少对市场的强行干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调节经济运行中的主导作用。政府部门更多的时候扮演的角色应该是服务生,而不是管理者。同时,我们要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的灵活机动性,促进经济的发展。

第三,如何使好的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增进民生福祉。

好的政策并不意味着民生福祉的提高。如果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那么再多的好政策,对于增进民生福祉也起不到任何作用,老百姓也不会买你的账。

相对于明代来说,清代的政策要好得多。“摊丁入亩”后,清代农民只需缴纳一种税收,那就是地丁银,税率非常低。部分省份的农民,需要缴纳漕折,税率也非常低。严格按照规定办事的话,清代农民的负担是非常低的。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库> 晚清第一圣:多面曾国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