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与一座城市的故事

来源:网络

状态:已完结

作者:庐上雁

主角:

微信阅读


精彩内容阅读

在现代史上,对于杭州单个城市史进行深入研究的人,较著名者,也只有二个,一是钟毓龙(注6)与他的《说杭州》,这是一种横向面对一个城市的研究;

另一个人,就是林正秋了,他对杭州历史发展作了“竖向面”的考察,从远古一直到民国时期,与众不同的是,将史学应用于地方经济开发的实践。

林将杭州发展历史分为六个时期:原始社会,杭州只是一个小村落;

秦汉时期,只能作为一个县份;

隋唐是一个州治所在地;

五代吴越国时,一个小国的都城;

到了南宋时期,成为一个大国的首都;

元代至民国,杭州作为一个州府与省会所在地。

他肯定了南宋时期杭州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南宋军民抗金、抗元斗争,提出正面观点。实际上,这样的划分与研究方式,在内地史学领域可说是一个破天荒举措。

林的论文《古代杭州研究》发表在《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上,引起不少史学工作者的共鸣。此文编入杭州师范学院学报丛书,一九八三年获得杭州社会科学三等奖。

到杭师院任教

一九八0年初,杭州大学领导层有了将林正秋调回历史系的风声,可是,正在申请调动时,形势变了,他所在的学校,杭大附中,已更名“学军中学”,管辖权由杭州大学划到市教育局去了,由局里直接领导,不再是杭大的下属单位。

换句话说,学校如果再想调人,就不那么容易了。

回到杭大历史系工作,前景不明朗。因为学军中学此时已与杭州大学正式脱钩,杭大要从学校再调人不行了。恰巧,浙江省科学院改组,将“自然科学院”与“社会科学院”(下称“社科院”)分开。林老师见到报上浙江社科院招聘启事后,马上就去报名。

他带上了这些年来在报刊上发表的论文与自己的简历,到了社科院,负责招聘领导仔细看了他撰写的各种论文与简历后,第一句话就问:“你有单位介绍信吗?”

林说:“没有,不过,我来试试水,如你们确实要,我回去打介绍信。”

他回到学校开介绍信时,果然不出所料,学校领导不肯放人。

林正秋只得再次到社科院解释,一位社科院领导听了,对他说:“我们已看过你发表在《历史研究》上的那篇《南宋时期杭州的经济文化》(1979年12期),我们正需要像你这样的写手,你只管来吧,如果他们真的不肯放,我们也要。”

《历史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的核心刊物,林正秋的论文是一篇有一万六千多字的长文,其内容的权威性则是无庸置疑的。

此时,杭州大学也释出准备调林老师回历史系的意向。

究竟到杭大教书,还是去社科院工作?举棋不定之际,林正秋找到了导师徐规与毛昭晰教授(注7)。他们替林老师出主意,毛说:“我看你这个人像个‘书虫’,在社科院里,说不定什么时候又搞‘四清’、‘整风’这样的运动,还不如在大学里,安安呆呆教书好。”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库> 一个人与一座城市的故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