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 书库> 再生于明初

再生于明初

来源:网络

状态:已完结

作者:早点包子铺

主角:

微信阅读


精彩内容阅读

学生这么少,并且只有一个先生,当然就不能分班,私塾大多是这样的,大小学子统统混在一起上课。学子程度不同,授课也要区别对待,需要先生按人头施教,几乎每个学子都学的不一样,这也是有点难度的。就是到了现代里,边远乡村里的学校恐怕也是这种状态。一个老师教几个学生,相同学年的也就是一两个。

刘璎年龄小,个子小,又是刘家的长房长孙,所以就坐在第一排中间,刘诠个子高,坐在最后一排。

刘璎走到前边,邻座的一个小孩站起来,很规矩地说:“璎叔好!”

刘璎赶紧回答:“好!坐吧。”

看到这小孩也就是六七岁的样子,刘璎立时感到与小毛孩子作同学心里挺别扭。他刚有这想法就赶紧在心里提醒自己,不要以为别人是毛孩子,自己不也是幼童吗?千万别总是心里当自己是成年人,这矛盾的心态需要尽快转换,否则早晚出事。

拜托原来的记忆刘璎知道,这个小孩是刘家的远亲,名叫刘炳,按辈分说算是他的族侄,矮了一辈,所以他喊叔叔,大家里同龄人差辈分属于正常。

学生陆续到齐了,龚先生还没来,学子们就有人开始背书,一个个的摇头晃脑,振振有词,拖长了尾音,像是唱歌又像是和尚念经。都是各念各的,并非齐声合唱。学子们念道:

“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按课程今天先生开讲论语的学而篇,因而学子们背诵的都是论语里这一部分的内容。嘈杂的读书声让室内的音量一下子提高了,乱哄哄的,恨不得把房顶掀起来,这要是精神状态不稳定都能得精神病。

古代的学习方法是先背诵和识字,先生带着读,一个一个地认字,要会读会写。这个阶段里学子对于语句文章是什么意思是不明白的,当然不排除有悟性高的学子。等到都背熟了,字都会写了,先生才开讲,一句一句的讲解。因为论语一类的文章都有很深的哲理,理解之后的延伸解读也都很有学问,科举考试的题目往往选择其中的句子让考生做文章。除了论语,还有不少儒家经典如:孟子、书经、诗经、礼记、左传等等都是学堂里的标准课程。

“唉,吵死了!一个个的装模作样。”

刘璎还在那发愣就听到这么一句,这奶声奶气的声音似乎就是他旁边那个侄子刘炳发出来的。刘璎不由得看过去,这一来他才开始端详刘炳。这孩子穿的衣服也是普通,青色的粗布长衫,因天气阴冷还套了一个蓝布棉马甲,本来就身量小,穿这么多衣服显得臃肿。从穿戴看也不像很富裕的人家,为什么这么矫情呢?学里可不就是天天这样吗?有什么可烦的?

相关小说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库> 再生于明初
返回顶部